
尹召凯学长走近我们的时候,我和学姐正甚为忐忑地讨论着怎样采访这位“大神”。打完招呼后,我正准备提问,他随意坐下,莞尔一笑,说不用这么严肃,大家只是聊一聊。
提及当初为什么选择读研这条道路,尹召凯学长坦言在本科期间对所读专业兴趣不大,想通过这一途径转变学习方向。对他而言,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是他来beat365报道那天的滂沱大雨。这场大雨宣告了他为期半年多早起晚睡的考研备战期结束,也让大学期间校园附近的蔚蓝大海成为美好回忆。在读研的三年过程中,尹学长每周都会去图书馆四楼的期刊阅览室,选择排名前十的C类核心期刊进行阅读。在翻开期刊前先阅读目录,选取兴趣点进行思考,这也是写论文的资料储备。“在研究生阶段更适合启发式的教育。老师只给我们一个关键词,比如‘微博暴力’,我们回去准备。这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,在下次课我们就自己的思路发散出对这个话题的讨论,挖出探讨点,包括现状,趋势,发展等等。最后老师点评思路,看看从哪些地方修改。可以说每进行这样一次活动,就形成了一篇论文线索的雏形。”在史料中总结问题并指引现在,在数据分析中理解现在并预测未来,这是他欣赏的两种学术研究思路。在2013年,他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和南大,安大的队友不眠不休三天三夜攻克难题成为难忘的经历。“当把一个问题研究出新意,跨学科就具备必要性。在建模过程中与不同专业的人合作,扩大了许多见识。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,学得越多,就会觉得自己越渺小,在知识面前,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无比谦卑。”尹学长如是说。
说起个人爱好,那一定是音乐了。学长能够准确说出各位流行歌手的专辑名称,兴趣所至之处便滔滔不绝,十分可爱。平时也喜欢写一些文章,和早年相比,文风由绮丽逐渐变得深邃,注重表述自身的观点,这也是成长的体现吧。本科期间写了不少歌词,在研究生面试时给老师留下了印象分。
获得研究生国奖,优秀硕士毕业生等荣誉,他说这完全算不上成功,这些奖项是一种独特的经历,对自己的一种认可,是一种岁月的见证,对自己前行的鼓励。谈及毕业之后的打算,尹召凯学长准备留校工作。在一个新的起点,于雄关漫道,摘星揽月。
(文/王琳)